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98节(2 / 2)


  如今,这么重要的责任就压在小美男的身上了。

  可是素波这一次并没有担心,因为文澜阁太适合小美男了。他虽然有些小小的问题,但是在读书学习上却是天才,想当初他可是一入文澜阁就得到了薛大儒的青眼, 然后传出了才名, 自己教导他时也常被他读书的本事惊呆。如今,他先前痴傻的名声似乎很少听到有人提及, 大家都说他是一个好学、聪颖、贤明、公正的王爷。

  由这样的一代贤王管着文澜阁真的很好, 素波很满意, “王爷运气是好!到了文澜阁里与大家在一起读书修书, 再不必再参与到皇家家谱的那些乱事多好呀,而且还显得特别高尚呢。”然后她就又脑补了一下, “一定是诸位皇子们都嫌文澜阁太沉闷,整天对着的不是书本就是老学究,所以皇上才把这个差使给了我们王爷,也算是人尽其材。”

  嗯,也只有王妃会这样想, 因为她的心思都用在豆腐皮包子上去了,反而于朝局竟一无所知。

  文澜阁的重要,在一两年前就突显出来了,当时邓家一派的人便有人提议由太子自陆相手中接管,皇上也是赞同的。只是文澜阁原本是陆相提议创建,所藏书籍大半为陆相自战火中保下来的,更主要的是朝中及阁中的儒生们没有一个愿意与邓家有一点关系,当年邓家割据一方时曾对读书人大开杀戒,进京时又烧了许多典籍,现在邓家的外甥想沾指文澜阁哪里那样容易?就是皇上也不好硬压着天下的读书人,因此这提议很快就无声无息了。

  今年寒食节,长沙王重提此事,这一次陆相也道自己公务繁忙无暇顾及文澜阁表示了赞同,倒是皇上没有点头,只让长沙王去了少府。说到底,皇上还是想太子接了文澜阁。毕竟想天下大治,没有儒生们诚心拥戴的储君地位总有些尴尬。

  皇上越是重视文人,文澜阁主事之争就越发激烈起来。几个皇子明着向皇上表白自己尊儒重道,暗里相互使绊子,已经打了好几个月的架,王爷之所以没有陪王妃去冷月庵,就是因为这几日正是最关键的时候。

  老谋深算的陆相早已经打算要将长沙王扶到文澜阁,此时借着太子出征的机会一步步地铺垫:先是再三陈述他已经无力主管文澜阁诸多事务,又有光禄勋张宗等人出来上奏示意证明河间王、江都王一向偏重武学,不适合主管文澜阁个修书。在他们看来,长沙王接手文澜客就是理所当然的。

  可是,邓家一系的皇子岂能放弃?虽然文澜阁的儒者们对邓家一向没有好感,但是朝中邓家的势力还是很强大的,岂容陆相想将文澜阁变成他的禁脔?在他们看来,太子虽不在朝中,但河间王也可以接任文澜阁。

  就在争论最激烈的时候,胶东王太傅上表,犀利地指出如今太子不在朝中,诸皇子中唯有胶东王的才学足够执掌文澜阁。

  当时大殿上的场面实在是精彩,陆相一系和邓太尉一系全都呆住了,整个殿内一片沉寂,然后以御史大夫严正为首的几位大臣们纷纷站出来附议支持,皇上想了许久还是应允了。

  想到当时的情形,留福依然兴奋得坐不下,这可真是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呀!不,应该说螳螂捕蝉,黄雀在后!王爷在朝中完全没有自己的势力,从文澜阁之争开始就谋划着借丞相与太尉的矛盾脱颖而出,如今一朝实现。

  两年前从宫里走出来时,至少留福是万万没有想到王爷会有如此的进境。他好想向王妃讲一讲文澜阁有多重要,而王爷得了这个位置又有多不容易,而将来文澜阁又能将王爷推到多高的地位。

  留福才要再开口,就遇到了王爷的目光,将就要脱口而出的话收了回去,笑着上前给王爷和王妃布菜,“王妃说的不错,王爷在文澜阁里清清静静的再好不过了。”

  素波就笑,向胶东王说:“好像有一句诗是这样说的,‘躲进小楼成一统,管他春夏与秋冬。’王爷以后就这样,在文澜阁里读书修书,不管外面的风风雨雨。”

  留福看着王爷沉稳地点了点头,心也慢慢静下来。既然促成王爷成功接管文澜阁的最大功臣能不知道文澜阁的重要性,不以为然地把文澜阁当成一个平常的书斋,那么自己又何必激动得心怦怦跳得都蹦出来一般的呢?

  是的,王妃为王爷进入文澜阁做出了最大的贡献,不只王爷这样总结,就是一心偏着王爷的留福也十分认可。

  当时王爷不为了弄些吃食去了还没有成为王妃的徐家小姐那里,无意间得到了几根刻了字的竹简,受到启发想出了印书的办法——期间经历了说服服那些坚持古法不能改的酸儒们,又费了许多心思将印书真正做了出来,当然还要有与许衍抢夺功劳,最后王爷全赢了,如今天下传诵的经书都是用这样的方法刻出来的,真是一举成名天下知,从根本上奠定了王爷在天下读书人心目中的地位。

  还有,薛大儒之所以选择支持胶东王有王妃与薛家小姐关系融洽的因素;支持王爷入主文澜阁,并在廷议中起了决定性作用的御史大夫,也是因为王妃的为人有对胶东王府有极好的印象。

  王妃表面看起来不似太子妃、河间王妃、长沙王妃一般出身显贵,能成为夫君的助力,但其实她的为人就有如春风一般能温暖人心,不经意间为胶东王府拉了许多人缘,就是皇上也对王妃十分喜欢。正好弥补了王爷一向过于冷淡的性子。

  王妃就这样很好。

  也免得她知道了反而会担心王爷。

  可是留福就是想到了,也很难能像像王爷一样完全不露声色,不管是用餐还是之后服侍笔墨、打点洗漱,他都显得特别快活,动作也轻盈。

  素波看出来了,就笑他,“在家里高兴也就算了,明天随着王爷去文澜阁时压着点儿,别让人看了笑话。”

  比起八风不动的王爷和不知实情的王妃,自己的确太轻浮了。留福看着王爷眼里浮出的一丝笑意面露赧色,自己什么时候能比得上王爷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本事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