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69章(2 / 2)

  玉馨被送走以后,沈凌就开始张罗佩文的婚事。奈何佩文和佩致当初一样,不想早日成亲,反而去了边关投奔徐长安去了。

  佩文走后第二年,当今圣上为福王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选秀,最后定下的福王妃却出乎众人的意料,既不是手握重权的权臣之女,也不是蒸蒸日上的勋贵家的女孩儿,反而只是一个普通的翰林之女。

  不到一个月,京城里悄悄有了皇贵妃失宠的传言。

  沈凌听到这个消息后,也没有觉得高兴或是兴奋。那些皇家争斗的事,越少掺和越好,知道的越少越好。反正他们国公府已经上了太子的船,那就安心等待结果就是。

  传言还没有传满京城就不攻自破了。皇贵妃依旧受宠,圣上甚至从自己的私库里拨出一笔银子用来给福王成亲用。

  福王成亲后不久,圣上特地允准他和太子一样参与国事。

  这件事就像是一个导火索,一下子激发了大臣们的不满,上呈的奏折几乎堆满了御书房的书桌,大臣们的意思很明白,太子贤明仁善,不应该被骄纵任性的福王所取代。

  还未等圣上做出任何批复,山东那边急报,泰山在几日前发生地动。

  这件事被大臣们视为上天的警示,一时之间纷纷上书。

  圣上迫于无奈,只得妥协,不复让福王参与国事。

  此事过后,太子的日子终于比从前好过许多。原来保持中立的一些世家纷纷站队。

  就在这个时候,进入东宫两年的玉馨平安生下了一个男婴,因为恰巧生在事情开始有转机的时候,所以很得太子的喜爱,并将玉馨提到了良娣的份位上。

  玉馨被升为良娣后,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请太子做主,给玉容找了一门不错的婚事。

  而国公府这边也有了喜事。佩康后来居上,先佩致一步考上了进士,而且位列二甲第三名,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成绩了。在佩康的刺激下,佩致在三年以后,终于也考中了进士。国公府一时出了两个进士,风头一时无两。前来给佩康说亲事的媒人几乎都没断过。

  沈凌经过一番仔细的比较,最终选定了一个世家之女。

  而佩文那边,由徐家做媒,娶了一个武将的女儿。只是因为边关距离京城太远,所以沈凌一直无缘见到佩文的那位妻子。

  日子平静如水的过了好几年,国公爷的身体开始每况日下,沈凌觉得他的情形越来越不好,一封书信将佩文一家从边关召了回来。

  佩文一家回来后不久,国公爷在某天清晨去世了。临死前,他难得清楚了一回,将沈凌单独留下来,交代了一下后事。沈凌这些年的所作所为,他也都看在眼里,所以他将自己这些年攒的一些私房银子全拿了出来。一共有一万多两银子,他的意思是这笔银子分一半给三个儿子,另一半则交给沈凌。

  三年以后,佩致等人刚出孝,就传来了一个对国公府来说很好的消息,圣上快不行了。

  沈凌觉得等了这么多年,终于等到这个好消息了。

  接下来,事情发展的就比较顺利了。

  半年以后,太子在群臣的拥立下成功即位。而皇贵妃所生的两个皇子则被赶回了他们的封地。他们回到封地不久,就传来了皇贵妃薨逝的消息。这个消息就像是一块石子扔进湖中,只溅起了一点水花,就消失殆尽了。

  京中众人的关注点全都放在太子即位以后的大封后宫一事上。

  原来在东宫为良娣的玉莹和玉馨,一个被封德妃,一个被封淑妃。国公府的地位顿时水涨船高。佩致和佩康因为国公府当年的站队行为,都谋到了一个不错的职位,而佩文再次回到边关,有了这层关系,加上徐长安的关系,终于凭借战功在几年以后当上了参将。

  四个女儿,有两个是妃子,其中一个还是有宠有子的妃子,将来只怕还能更进一步。三个儿子,有两个进朝廷做了文臣,另一个则做了武将,可谓文臣武将都有了。

  自此,沈凌终于觉得可以功成身退了。虽然距离她离开这个世界还有好长一段时间,但是沈凌不打算再费心去教养孙子孙女了,她名下的三间店铺,也都交给了儿媳们打理。接下来的时间,她准备好好安度自己的晚年,顺便培养一些比较有用的兴趣爱好。